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提起温州的房地产业,人们不可避免的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温州炒房团,特别是近年来,投资客的炒作性买卖引发了全国房价的一轮又一轮暴涨,而在其中,温州炒房团的身影不时出现。那么温州炒房团的由来如何?在新的一年里温州炒房团会否如既往一般每每有大手笔出现呢?
在这里人们往往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以为温州人买房炒房是一个全民行为。其实在温州专业炒房者确实存在,但是比例在温州购房者中比例并不大。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温州人在外地买房而且出手往往手笔很大主要是因为外地楼盘价格普遍较之温州本地楼价低很多,即便在京沪深等大都市房价与温州相比也并不高很多,但是楼盘质量和环境因素等都比温州好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在各大中城市置业。
温州炒房团的由来
温州炒房团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靠勤劳和敢打敢拼的个性在这一阶段聚集了第一批原始资金。第二阶段,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这段时间里,温州人通过原始积累的资金和各种渠道建立了一些完整的小商品生产产业链,这个阶段为整个温州积累了数量庞大的资本和社会流动资本。第三个阶段从九十年代末到现在,温州制造业的扩张遇到瓶颈,很多沦为微利产业,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大量的温州民间资本开始寻找利润更高的产业,也就是从这一阶段开始,温州商人开始炒煤、炒电、炒石油、炒房等。而这些商业炒作行为为温州活动的利润远超温州传统制作产业链上的获利。
温州炒房团历年来的大动作
温州人炒房的大动作可以追溯到邓小平南巡时期,在1984年的温州出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的建设甫一开始就带上了炒卖地产的色彩。时任龙港周边的钱库区区长的陈定模,向县委倡议由苍南每个区在龙港镇建一条街,发动先富起来的农民,到龙港投资落户。
现实需求很快被证明真实存在。成为"城里人”的诱惑和对土地与生俱来的渴望,击中了农民的心脏。他们从苍南、平阳甚至文成、泰顺等地赶来,掀起了温州历史上最早的一拨炒房潮。二十年后,有文章回忆当时的情景,"农民们争先恐后把一捆一捆的钱往柜台里塞,镇政府只得临时组织民兵到现场维持秩序!”
"我们到各地去买商铺、买房,就为外出发展打基础。”
1994年2月,上海对外来常住人口首次实行蓝印户口政策,规定在上海投资、购房的外省市来沪人员,可登记加盖蓝色印章以示户籍关系的户口凭证。温州人蜂拥而入。
杭州是温州人第二个热衷的城市。1999年,杭州开始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原来破烂的省城,开始大兴土木,而此时,杭州最好地段的楼价不过两千元每平方米。
温州地少位偏,"以前出门高速都没有,到杭州都要坐14个小时的卧铺。”僻处一隅的结果,是造就了王均瑶(均瑶集团创始人)"胆大包天”传奇背后的市场和企业的外移。与住宅相比,商铺有着更好的投资潜力:高回报,升值快,又不易贬值。人们很快发现了投资商铺的巨大利益。平阳鳌江镇的一位人士,1999年在杭州文一路花350万元,购买了7间大商铺,待到2001年转手时,价格已飙至680多万,几乎翻了一倍。
新年里温州炒房团会否有新动向
其实从2010年来,温州炒房团就已经少了以往大规模出动的景象,现在温州人的投资更趋于理性化,特别去年由于受调控政策影响,投资住宅受限制较多,更多的温州人把资金投向金融或商铺。
在已经到来的2011里,温州炒房团的动向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