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野风集团作为一家创建于1980年的老牌企业,几乎见证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其创始人俞国生从最初在东阳市创办"石潭服装厂”到后来成为中国沿海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之一,野风集团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直至1993年野风挺进杭州市场,开始涉足房地产和医药化工等领域,迈出了集团多元发展的步伐。近期,年轻的俞强作为"企业二代”正式出任野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而原野风集团董事长俞国生仅保留集团决策委员会主任一职,"权利更迭”的背后是否预示着这一家有着三十年发展历程的老牌企业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同样,成立于1999年9月的中豪房产也是杭州成立比较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目前中豪将发展重点定位于专注留用地开发的战略不难发现,中豪所走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或将能为众多中小房地产企业突围发展提供些许参考。而原国都房产的副总裁蔡阳,现已正式出任云南大合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国内较早提出"海地产”概念的职业经理人,蔡阳将在今后的专栏中就这一理念进行深入阐述。
俞强专栏
总体来讲,野风集团今年还是以"抓住重点、发展支柱”的总体思路来开展工作,逐步推进集团整体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的进程,实现集团总体的稳健发展。同时,我们在大方向上也作了一些适当调整,比如在投资模式上,除集团产业结构深化调整需求外,将在管理团队的投入上做好文章,对投资新业务更注重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把控。又比如在财务管控方面,我们也提出要完善规范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积极向资本市场靠拢。
在去年的野风年度会上我曾经说过,今年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不会比2009年轻松,我们不仅要积极应对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而且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看到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加快调整步伐,做强、做专集团主业,协调整体同步发展。
2010年,集团对各企业体制、机制及管理权限将进行合理调整,使经营管理行为权责明确,有章可循,进一步解放和提高企业生产力,集团要加强资本管理,明确投资方向,强化投资监管,严把投资程序、投资项目,投资成本关,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避免过度投资;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上,集团将继续坚持抓好房地产主业,着力促成医药化工产业的突破发展,同时继续稳固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野风房产而言,我认为今年总体上要完成内部治理体系的调整,用心做精房地产新项目,要牢牢抓住产品定位、总成本确定、总营销方案三大工作,重点做好富阳银湖板块项目,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稳健发展;对于野风的医药化工几家企业来说,重点就是要加快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班子复合型发展,坚持走技术领先、差异化竞争策略,继续保持行业技术领先地位,同时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落实企业经营效益指标。野风是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近年来一直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今年可以说是野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年,我们的压力很大,希望更大。
激情与汗水成就了过去,理性与执著铸就着未来。我们面临的挑战将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机遇也将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野风人应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付出百倍的勤劳与智慧,百倍的真诚与努力,百倍的艰辛与汗水,共同打造野风基业常青。(本文作者系野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徐国耀专栏
留用地开发的中豪经验(上)
杭州是较早实施留用地政策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开发积累,市场上可开发的10%留用地不少,但是就当前的一个开发环境和开发质量来讲,都还有待提高。中豪房产作为一家杭州本土房产开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开发理念,建立后开发平台,找到了一条具有中豪特色的留用地项目开发建设之路。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国房地产已经造就了许多知名品牌企业,他们的规模扩张以及资金积累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开发企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上市企业和中字头企业,其资金实力已远非一些区域型普通开发企业所能企及的,所以要在土地一级市场与之抗衡,难以望其项背,这在近期国内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上可见一斑。
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优胜劣汰,市场给予中小开发企业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中豪房产自然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要在房地产开发领域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就需要寻找一条适合中豪房产实际情况的低成本扩张道路。在项目的开发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开发实力,在未来几年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
中豪房产自成立至今已有十年的发展历史,所开发的项目在市场上也得到了高度的认可,虽然规模和开发量的积累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就开发理念、产品定位、设计水平,以及对市场脉搏的把握等方面,还是具有比较先进的水平,团队的建设也比较稳定。
但是正如前面所说,中国房地产产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中豪房产还是杭州的一家本土企业,在众多地产大鳄和周边城市有实力开发商进入杭州之后,在一级土地市场上我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中豪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换位思考:既然在热点城市,给予我们的生存空间不多了,那么在非热点城市呢?既然大家都这么关注一级土地市场,那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市场是允许我们另有一番作为呢?
带着这两个问题,中豪的视野豁然开朗,两个答案就摆在了我们面前:一是选择非热点但一定要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提前进行布局,先声夺人,在还没有引起行业内关注的时候,先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旦热点爆发,我们也已经掌握了主动,临危不乱,可求得更大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我们拥有的人脉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合作开发杭州市10%村级留用地的项目,利用杭州的这一特殊的地方政策,走有特色的开发道路。(本文作者系中豪控股集团董事长)
蔡阳专栏
"海地产”的前世今生(一)
其实已好长时间没有思考"海地产”这个概念了,受杭州日报《地产商学院》之托,才重开这个话题。
现在普遍意义上的理解,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房地产可以有三种形态存在: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
因为人类居住这一最基本需求的存在,房地产才有了立足之基。但长期发展下去,会存在两个矛盾:第一,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持续增长的矛盾;第二,日益庞大的精英群体快速发展的个性需求与滞后的行业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从人类有居住概念开始,就在通过各种努力去解决这两个矛盾,也正是在这两个矛盾的持续推动下,房地产行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地球上30%是陆地,70%是海洋,相比于60余亿人口,除了无法居住的高山、沙漠、沼泽、森林,湖泊,可供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现在流行盖高楼大厦,因为土地越来越不够用,人口一直在增长,再加上人口的密集度问题,现在真正宜居的空间越来越少。从人类诞生起,我们就居住在陆地,经过逾万年的发展变迁,我们对自己居住的土地有了更多的认识,已知资源也在不断被发现并高效开发消耗。我们的经济行为、日常生活几乎都在陆地上解决。然而资源是有限的,60亿人在共享不足30%的土地资源(真正宜居的土地资源不足10%)。各种价值资源均具不可再生性,终有开发枯竭的一天。相比于遥远而未知的太空,对我们而言,70%的海洋,才是我们现阶段最有前景和想象空间的广阔领地。
基于此,依托海洋的资源与背景,海地产应运而生,成为房地产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我认为海地产就是通过固着的建筑物极其附属设施,充分挖掘利用海洋资源,最大限度拓展人类生活及经济的活动空间。使得人类可以通过地产开发,真正从陆地走向海洋。而海地产的表现形态主要可分为以下七种:
一、临海旅游文化开发,海洋特色旅游景点等;二、临海居住产品开发,依托陆地享受海洋;三、近海岛屿开发(包括人工岛、自然岛的开发),360度拥有海洋,近邻陆地,拥抱海洋;四、深度海洋开发,全立体感知海洋,海底餐厅、别墅、酒店、写字楼、住宅区等;五、海洋经济产业开发,邮轮、游艇、海上运动、海底娱乐等;六、远洋能源开发配套生活社区,以能源开发区为中心,建立海上漂浮配套生活社区;七、远洋开发,通过可移动的住宅、甚至是社区,打造漂浮在海上的生活区。因此,当前海地产的发展阶段应该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依托临海陆地资源,近海开发,海陆结合;第二阶段是岛屿开发及深海开发,人工岛创造并开发,自然岛开发;第三阶段是完成远洋型海地产开发。(本文作者系云南大合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内较早提出"海地产”概念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