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限购令”出台,杭州的住宅市场受到影响。政策推出后首周,杭州主城区商品住宅共预订86套,环比此前一周下降了81%。
相对于住宅市场的冷清,基本不受调控影响的商业地产,出现了热销迹象。近期面市的几个该类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有人说,商业地产的春天来了。
在经历了十数年的发展之后,杭州的商业布局也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新阶段。以往粗放、自主、由点带线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转变为集约、政府引导、业态多元化的商业布局。
各大经典商业地产项目的陆续出现,则丰富了杭州的建筑种类,提升了杭州城的档次。
商业地产,这个曾一度作为住宅地产副产品存在的建筑类别,如今成了市场的新宠。
10年前,如果要问杭州休闲购物去哪里,你得到的答案,很难跳出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三公里范围:武林路、体育场路、延安路、湖滨,或许,还有吴山广场和河坊街。杭州的商业集聚区,曾一度粗放、无序地蜷缩在杭州老城区的这些街道。
10年后,随着杭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格局的演变、功能结构的多元化,杭州的商业地产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春天:从商场到商街、从商街到商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单一业态向多元业态,迅速发展。
商业地产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这种从自发集聚到政府引导的商业发展,走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发展(1997年以前):在这一过程中,杭州的商业业态以地摊、社区底部商铺、临街商铺以及中小型超市等初级形态为主,主要充当住宅地产的副产品角色,总体商业体量不大,各商业项目间的联系也比较松散。
杭州商业地产的正式起步,要从专业市场说起。1992年至1997年之间,延安路南段建设促进吴山商圈的形成,解百等大型百货沿路兴起,湖滨、河坊街等街区依托旅游发展兴旺,它们成为杭州第一批成型的商业项目。
第二阶段——逐步成长(1997年-2001年):1998年,银泰百货开业;1999年,杭州大厦、杭州百货大楼经历调整后重新开业。几大百货公司的相继兴起,标志着以百货为主力商家的武林商圈正式形成。这一阶段商业地产的发展,也直接促成了延安路沿线商业的成熟。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2002年-2010年):湖滨名品街、利星名品广场、解百元华等项目的建立,促进湖滨商圈从依
托旅游商业发展转向市区高端名品购物和休闲娱乐商圈转型,确立了湖滨商圈作为高档消费集中地的形象。同时,随着杭州大厦的扩容以及银泰百货的扩张、外来品牌的持续进入,杭州商业格局迎来了诸侯征战的格局。
第四阶段——平稳发展(2010年以来):凭借地铁建造,以地铁为契机带来的一系列地铁综合商业体的出现,将进一步巩固区域级商业中心的地位。
商业格局日益鲜明
当前,杭州的商业格局已经呈现出日益鲜明的发展特征。"一心多点”的格局,已经开始向"多心多点”的格局转变,区域消费将成为主流。根据杭州市商业网点规划,未来杭州将会形成一个市级商业中心、三个市级副商业中心、四个区域商业中心以及七条特色街为骨架的杭州商业格局,"一心多点”的格局逐步展现并具备了向多心化发展的趋势。
武林商圈、湖滨商圈、吴山商圈共同组成了杭州市级商业中心,这三个商圈中,武林商圈以武林广场为中心,湖滨商圈以延安路龙翔桥为中心,吴山商圈以吴山广场为中心,形成了延安路一线三个中心的格局。这三个商圈,集中了杭州主城区范围内的所有百货类商业。其中,杭州大厦是杭州乃至浙北地区最高档的百货商店,有大量国际一线品牌入驻,其辐射力面向整个浙北地区;银泰百货则是杭州青年群体的时尚中心,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武林商圈是个高档的购物中心,对于目前整个杭州区域来说,也是唯一的一个中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