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杭州湾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特色小镇产业园 >> 新闻详情

产业园区之夜 如何破解“空城计”

杭州湾写字楼网    来源:滨海时报        浏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建立了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各式园区。然而这些地区普遍缺乏"人气”:白天千军万马来上班,晚上人迹罕至变鬼城。这种潮汐式的通勤模式,不仅耽误了员工的宝贵时间、造成交通的拥堵与能源浪费,也极不利于城市化的推进与"产城融合”的落实。怎样才能留住人才,让"园区”变为"城市”,是有关部门值得深思的课题。

最新事例

张江蝶变从"科技园”到"科学城”

近日,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面向社会听取公众意见。根据这份规划草案,张江科学城未来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成为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张江从"科技园”到"科学城”的转变,可以说一次极具颠覆性的重大变革。

重招商引资更注重人本

张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成绩卓然但也饱受诟病:只顾着招商引资,缺乏人本因素,社区感、舒适度、产城融合、城市文脉肌理这些人本色彩的东西匮乏,白天拥堵,晚上空城。目前的张江,仍是潮汐式的通勤模式。一到晚上和周末,张江显得空荡荡的,城市功能也相对滞后,开发区特征明显,产业用地占比高,空间资源紧缺与低效用地并存,居住与工作空间分离,缺乏住宅、商业、文体、医疗、教育等相关配套。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存在,不但无法承载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和三区联动的历史性重任,其自身的发展亦然受到巨大制约。产业园区,就是人和企业生存、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空间。这个空间绝对不是一个死板的硬件,而是一个软硬件结合、能够切切实实留住人才的平台环境。

在未来,园区软实力才更应该受到重视。一个园区在文化要素、价值观念、商业氛围、开放力度、舒适程度、创新环境、平台搭建、智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如何,关系到产业园区是否有持续内生的生命力、吸引力。真正的产城融合,一定是以城市的包容度和完善度去降低产业的生产、交易成本和人的生活成本,并且用小政府、大运营的理念去运营和激活这个区域。所以产城融合必须有政府的介入,有市场的配置。一个开发商做不到产城融合,单一政府也做不到。产城融合能否成功,核心取决于政府的介入程度和项目与当地资源禀赋的契合程度,以及与城市、园区自身模式顶层架构的关联度,缺一不可。

构建综合创新生态环境

此次张江科学城规划范围确定为北至龙东大道、东至外环-沪芦高速、南至下盐公路、西至罗山路-沪奉高速。相比于过往传统产业园区只注重外向吸纳型的招商引资、不注重人本,张江科学城则更加注重内外功兼备,具有强向心力,真正做到产城融合,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张江科学城的野心是瞄准"世界一流科学城”,即与国际化营商环境接轨,以科创为特色,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城区。

未来,按照宜居宜业要求,张江科学城将全面改变原来产业园区的开发理念、开发方式,在生态环境、城市景观、服务配套、支撑体系等方面,以"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模式,构建良性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在完善生活服务方面,科学城范围规划拟通过增加居住用地、新增住宅全部用作租赁住宅,以及提高研发、工业用地人才公寓、宿舍配套比例等,满足科学城就业人口居住需求。结合轨交站点构建社区生活圈,强化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和差异化设置。

张江科学城还将强化对外衔接,注重与市域、长三角乃至全球创新要素的网络协作;强化内部整合,整体考虑水网、绿网、路网、轨交网和慢行网,构筑"一心一核、多圈多点、森林绕城”的空间格局。

综合园区中国、上观新闻

他山之石

新加坡

设施完善的纬壹科技城

纬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西南部,占地面积200公顷,距离CBD约20分钟车程,周边有荷兰村、科学园、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医院等。2000年,新加坡提出了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纬壹科技城由此开始兴建。按照新加坡政府的发展规划,纬壹科技城建设周期为15至20年,耗资150亿新加坡元。科技城的发展定位为"通过产业导入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区”,希望实现科技城建设从"研发新区”到"产业新城”的角色转变,打造新型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和生产力孵化基地,推动新加坡向知识型社会转型。

纬壹科技城既有研发区,也有公共服务、教育、公寓、商业等其他配套设施,真正成为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综合社区。纬壹科技城突破了传统产业园区的概念范畴,综合集成了传统工业园区特有的集中生产与城市的生活服务功能。科技城内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居住区、学校、医院、零售行业等的汇集造就了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为人才聚集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也为公私部门研究人员的合作提供了方便。这种产城一体化的规划理念不仅利用区位优势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从生产方面吸引了大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还因为其完善的生活设施吸引了大批高水平科研、管理人才,为纬壹科技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供应。

据《开发研究》

日本

舒适自然的筑波科学城

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立的。筑波科学城始建于1963年,位于东京东北50公里处,占地27平方公里。当时由于日本主要依赖引进吸收欧美各国先进技术发展经济的战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便开始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从强调应用研究,逐步转向注重基础研究,政府从政策、计划、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发展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尤其对高技术进行大力引导和支持。1974年,政府开始将所属9个部(厅)的43个研究机构,共计6万余人迁到筑波科学城,形成以国家实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1984年4月,政府通过了"高技术工业及地域开发促进法”,以建设代表21世纪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心城市为目标,形成推动远离太平洋沿岸地带的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方向发展的基地。为了扩大筑波的国际影响力,还专门举办了筑波世界博览会,有力促进了科学城对外交流和城市建设。

筑波科学城作为日本少有的纯粹政府规划产物,在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少受到原有条件的牵绊,同时其四周被自然、田园式的风光所包围,城市建设又充分保留和利用了自然风光,使得筑波科学城作为一个小城,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悠然舒适、贴近自然。在世界诸多的科技园区中筑波科学城拥有一种独特的城市魅力。据园区世界

短评

人是科学城的主体,在科学城可以没有制造业,但一定要有高端服务业,而科学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都要围绕人的服务需求展开。从国内外发展实践来看,如果产业发展超前于城镇建设,会因城镇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反之,如果城镇建设超前于产业发展,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等问题。因此,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必须相辅相成、互动发展,有底蕴的产业园区首先要有人气。除了重化工、高污染的园区以外,大部分园区,尤其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高新区、科技园都应该大力倡导"产城融合”,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的新路子。可喜的是,张江科学城的规划不仅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更从"人”的角度去谋篇布局,打造成为以科创为特色,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城区。让张江人不仅愿意来上班,也愿意住下来。

名词解释

何谓"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城市是基础,为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为产业经济提供载体;另一方面,产业又形成保障,驱动着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从而达到产业、城市、人三者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和谐生态模式。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