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当前位置: 杭州湾写字楼网 >> 新闻中心 >> 特色小镇产业园 >> 新闻详情

产业地产“富二代”凶猛

杭州湾写字楼网    来源:        浏览:

这是一群产业地产界的特殊"富二代”。这种称呼丝毫不是讽刺或嘲弄,恰恰相反,其母公司赋予的这一光环给了它们强大的启动势能和可怕的发展潜力。它们既不是传统产业离经叛道的逆反之徒,也不是搭着房地产便车养尊处优的庸碌之辈,这群"富二代”的存在与壮大,正弥补了近年来"产业”与"地产”间那道日益明显的裂痕。随着中国房地产新的重心转向空间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插上产业之翼的地产模式得到了越发广泛的欢迎,也让这些"富二代”们得到了空前的用武之地。正如有人预言的那样,这批游刃于产业和地产之间的开发商之中,将会出现万科、万达这样的行业巨擘。

 

日前市场消息称,海尔工业地产公司将投资10亿元在郑州经开区建设海尔产业园项目二期500万台空调生产基地项目。郑州经开区海尔产业园仅仅是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20多个项目之一,这些产业地产项目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海尔地产与母公司海尔集团紧密协作、谋求市场扩张的重要引擎之一。

海尔地产这种倚仗母公司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进行产业地产拓展的地产商被评论者戏称为"富二代”。目前,这群"富二代”正在利用国内广泛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调整有利形势进行凶猛地扩张,长虹置业、苏宁置业、绿地云峰集团、复地集团、中粮地产、五矿产业园、招商局光明科技园以及招商地产等纷纷活跃其中。

"可以说,这些公司就是天然的产业地产商,它们将成为产业地产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动力联行董事长梁春对本报记者表示。

产业挂钩模式

"我们正在考虑进入产业地产领域,除了为母公司筹建研究中心、孵化基地等,也希望用我们的产业基金带动实业和地产的联动发展。”近日一家颇具实力的IT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类似的声音正逐渐增多,这种实业集团分兵突进产业地产的案例已经从几年前的星星之火蔓延为燎原之势,而海尔地产的产业地产路径正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海尔集团原有一家专门负责旗下公司厂房建设的监理公司,但海尔工业地产的快速成长超出原有预期,于是海尔地产干脆直接成立了专门的工业地产公司,并以此作为其地产板块扩张做大的重要推手。

观察者指出,海尔地产很少走"招拍挂”,却在土地市场上长袖善舞,迅速积累了发展资源,这与海尔集团强大的金融资源、产业资源和品牌号召力是息息相关的。

对此,海尔地产董事长卢铿并不讳言,"我们做工业地产的优势是,所到之处带来大量的就业和GDP,因而容易拿到价格低廉的土地。”

在卢铿看来,海尔做产业地产的出发点与其他开发商不同,因为其发展完全遵循海尔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以海尔的物流、产品覆盖为选址标准,成为海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载体以及新技术推广的平台。

这样一来,海尔工业地产运作本身的盈利反而被淡化,而必然地与集团的工业产值相挂钩。因此,海尔在工业地产方面有一个"千亩百亿”的计划,即在一个地方拿到1000亩工业用地的话,就要在这1000亩的土地上每年产生100亿元的工业产值。这一计划将在未来的每一年增加4~5个项目,这无疑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扩张态势。

"海尔工业地产主题切中肯綮,是工业本身的地产,是为新工业搭建新平台,整合产业链发散产业功能的主场。”曾调研过海尔工业地产项目的肯创商业机构首席策划师钟铿对此有着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这种与新工业挂钩的产业地产也并非如想象般完全是呆板的工业厂房。海尔集团总部所在地青岛海尔公社就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综合体项目——创意型企业总部基地,融合客户体验中心、企业总部、创意产业及其孵化器、商业配套、展示中心、主题酒店、SOHO等功能于一体。

此外,海尔工业园还融合了园区服务和旅游观光的工业旅游业务,也逐渐形成了潜力巨大、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业务分支,这种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将给海尔集团和海尔地产带来更多协同的余地。

"天然”产业地产商

如海尔工业地产这样将产业地产开发与实业密切挂钩的产业地产商还有复地集团,其在上海所开发的宝山区"复地钢领”和金山化工区的"复地金石湾”都被业内专家认为是产业地产的典范之作,这与其母公司复星集团强大而丰富的实业投资背景大有渊源。

"目前复地做产业地产仅仅是机会型进入,还没有形成战略性的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复地的产业地产业务将会与复星集团的产业背景紧密结合,这也是我们进入产业地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复星集团联席总裁范伟对本报记者表示。

即便没有与母公司的产业资源紧密捆绑,这种"富二代”的品牌号召力和雄厚的金融资本同样成为产业地产商摧城拔寨的利器,长虹置业、苏宁置业、五矿产业园、绿地云峰集团、北大资源等实业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都借此强势介入了产业地产领域。

甚至TCL与汇源集团这样联手传统地产开发商万通集团进入产业地产开发的模式,也被不少分析者解读为借助万通的丰富经验来培养自己的"富二代”产业地产运作团队。

"这些产业集团天然就是产业地产商,根本不用谈什么转型,只要换一块产业地产的牌子就可以迅速投入运作了。”动力联行董事长梁春对记者表示,这些"富二代”才是最适合做产业地产的重要力量。

目前,随着沿海一线城市产业结构的急剧调整,中国传统产业新的发展重心日益转向更为广阔的三四线城市,插上产业之翼的地产模式得到了越发广泛的欢迎,也让这些"富二代”们得到了空前的用武之地。

"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重点将会突破所谓产品策略和区域策略层面,将会是超越房地产行业之外的跨行业资源的培育和整合能力的竞争。进入经济相对落后的五六线城市,对接产业资源的产业地产将成为无法跨越的选择。”上海易居研究院产业地产专家周建成表示。

上述观察人士认为,这些产业地产商母公司的产业布局本身就遍布全国,具有合理的地域结构,这也便于公司产业地产业务的迅速开展。

"但同时这也带来了一个桎梏,就是母公司在一个新区域没有拓展需求的话,其产业地产也很难打进去。”该人士表示。复地、中粮、招商等产业地产布局仅仅囿于大本营内就是一个明显例证,如何挣脱对"富爸爸”的依赖,将成为这些"富二代”们面临的一大考验。 

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自:XXX网(非本站原创)”的新闻稿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连系本站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