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绍兴写字楼网!
000
上海10月2日电新修订的《保险法》自10月1日起实施,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这对于资金依赖度极高的房地产业是一项利好。不过,业内人士分析,保险资金青睐的商业地产在整个房地产业中"份额”不高,且可能进入楼市的险资多少尚难预料,故此一"利好”效应尚需进一步观察。
保险资金可投资楼市
10月1日起实施的新《保险法》第106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一)银行存款;(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三)投资不动产;(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对此,不少业内人士称:保险资金对房地产市场"开闸”了。
据了解,保险业和房地产界"眉来眼去”"暗度陈仓”久矣。一些保险公司常以自用名义购买写字楼,或通过集团旗下信托、资产管理公司"曲线”进行房地产投资。据悉,从8月初到9月初短短1个多月内,平安保险旗下的平安信托分别与金地、绿城签署了共计250亿元的合作投资房地产协议。
某上市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部经理告诉记者,保险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长达一二十年的保费收入,比较适用于时间长、收益稳定的大型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因而房地产是一个较理想的投资渠道,"现在大家都在翘首等待实施细则出来”。
房地产业期待保险金"解渴”
面对"闸门”的打开,房地产界也不无"躁动”。近日,某知名物业代理机构发布报告,为房地产界算了一笔账:2008年,中国保险业的总投资额为22500亿元人民币;如按照其他国家的通行惯例保守估计,即保险业在房地产的投资比例限额占总投资额的15%,并假设其中30%投资额流入海外房地产市场,则国内房地产市场可接收2360亿元保险资金投资额。
上海一大型房企的一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保险资金的进入,在银根收紧之时对房地产业的融资作用将更为显著。考虑到保险资金会倾向于和大开发商合作,"这将有利于加快房地产市场'洗牌’过程”。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保险资金入楼市,将对楼市带来"结构性利好”。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说,保险业作为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不同于"快进快出”、追求短期炒作利润的外资投行,因而更有利于楼市长期稳定发展。
编辑: